在人生歷程中,幼兒期是發展最迅速,也是奠定健康、情緒、認知、人格及道德的重要階段,許多基本的生活態度、習慣或學習方式,都足以影響日後的生活適應及行為模式。

 
 
 
 

一歲至一歲兩個月

(一)肢體動作發展

好奇寶寶,喜歡四處探索,當遇到挫折,媽媽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此時期滿一歲至一歲兩個月的寶寶,就是個好奇寶寶,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因為他已從爬蟲類(爬行前進)進化為人類(扶物靠著站立)。在粗動作方面,寶寶已經具備了步行前進的基本動作能力,當寶寶聽到有人呼喚他的名字時,也能意識並轉身回應。寶寶從學會步行到增加視野後,就對事物的探索更加頻繁,就像是剛學會飛的小鳥一般,靜不下來總想到處探索,這是寶寶學會走路的正常反應,所以不必擔心寶寶是否欠缺穩重。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家中的任何事物都感到興趣,會運用拇指與食指去捏、拿物品的動作已經完成,準備發展更細膩的動作能力,並運用手指進行把玩探索行動。您會發現寶寶手嘴並用的將物品放於口中探索,尤其會對桌上的東西興致勃勃,每一樣物品都逃離不了寶寶的手掌心,例如:喜歡將盒子裡的物品拿進、拿出,舔一舔、咬一咬;或者喜歡在用餐的時候,將餐具扔到地板,當撿回遞給寶寶時,寶寶會再度將它丟出去。當下您會覺得寶寶在搗蛋,請您先緩和一下情緒呵!因為此時期的寶寶就是在這種不斷嘗試中,找出使自己感到快樂的遊戲,同時寶寶已經會用簡單的言語來表達,他會一邊玩一邊想著問題,此時大人可以拿一樣東西與一個小容器,問寶寶:「裝得進去嗎?」如果寶寶專注的試著,卻放不進去,可以用溫柔的語調說:「那我們一起來試試吧!」來鼓勵他,成人此時的語調很重要,因為寶寶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記下言語以及相關動作,同時藉此提供思考機會。
 
 此時期寶寶會在錯誤學習經驗中,慢慢理解物品與自己是不同屬性的個體,漸漸知道東西的特性,也將減少將玩具放在口中,例如:杯子可以用來喝水、裝東西。同時,寶寶動作能力漸漸成熟,將會勇往直前的體驗各項事物,自我主張漸漸萌生,凡事都想要自己完成,可能在路上散步會主動放開媽媽的手,去探索環境,這將是寶寶體驗的好機會,此時會常聽到的一句話:「我要自己……」,就請家長在安全的範圍內,給寶寶機會自己來吧!

 孩子有時遇到事情,則要媽媽出面解決或安慰,否則會出現他不願妥協的情形,這並非是任性,而是一種想要確保與媽媽之間的心靈聯繫的心情,我們應該耐心回應孩子的心情,因為這種情況在兩歲後將逐漸減少。

(二)認知、語言發展

 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會說話了,為增進說話能力,成人須以正確的發音對寶寶說話,此外可以多與寶寶玩聲音遊戲,例如:手摀嘴重複來回在嘴巴震動,就像泰山擺盪樹藤的聲音(喔咿喔……),相信孩子會很喜愛。可以增加例如:張、閉、吸、吞、咀嚼……等口舌運動,在平日可以與寶寶一同製作泡泡水,讓寶寶練習「吹」的動作。
 
 這時期的寶寶對電話很有興趣,有時候會拿起電話模仿成人說話的動作表情。電話不僅是引起寶寶模仿的最佳道具,還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所以當寶寶將話筒拿近身邊時,媽媽可以假裝拿著話筒對寶寶說話,當寶寶有反應時,即可進行下一段的對話。    
 
 依據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的發展階段論共分四期,第一期就是感覺動作期,形成物體恆存性概念,是感覺動作期的一里程碑。皮亞傑主張:幼兒知道物體在物理上具有穩定性,即使物體看不見,他仍然知道物體是存在的。例如:在寶寶面前,使用毛巾覆蓋玩具,並將玩具從A地換到B地,在十個月左右的寶寶會拼命在A地尋找;過了週歲的孩子,若是做同樣的交換動作,寶寶可以很快的從B地找出玩具來,那是因為寶寶漸漸有意識到自己與東西是不同的個體,並且了解物體即使看不見,它仍然存在。當發展出「物體恆存」的觀念,就表示他們已朝更高層次的思考邁進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馨相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