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的話」、「聽爸爸的話」、「聽老師的話」……幾乎是成人對小孩的世界語言,我們期望教養聰明、活潑、健康、有創意、有才能等等特質的小孩,但我們最常和孩子說的一句共同語就是︰「要聽話」,孩子再聰明、再優秀、再有才能,若不聽話,對父母而言就不是乖小孩。似乎聽話是最重要的選項,對某些父母有時候還是評估孩子的唯一的選項。

聽話有這麼重要嗎?這當然值得商榷,有時還得看年紀!例如︰對60歲媽媽和30歲兒子而言,聽話可能不是最重要。不過對於小小孩來說,尤其是將滿或剛滿一歲到兩歲間的孩子而言,聽話都的的確確是非常重要的事。孩子必須先學會聽指示才能有其他的社會化學習。無論孩子是不能聽話(聽力障礙)、無法聽話(有自閉或其他的心智障礙),或不會聽話(行為問題或情緒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的學習,進而衍生其他問題。

所以當孩子還不會講話之前,我們就要先教導他「聽話」,如給他一本書,請他把書拿給爸爸;看到地上有垃圾,請他撿拾起來丟垃圾桶;他吵著用奶瓶吸奶,請他先坐在沙發椅上再給他奶瓶……這些例子都是在生活中教導孩子聽指令而行,他做到了就給他鼓勵,做不到就示範給他看。我們製造很好的機會讓孩子學習,所以不要凡事都搶著幫孩子做好,卻是留很多手,指示孩子照著你的指令行,

父母要特別注意,當孩子不聽話時,不能讓彼此都混過去算了,都要停止現有進度,陪著孩子完成指令。譬如媽媽請孩子關門,孩子沒關,爸爸可不要雞婆,隨手關上門就算了,而是要找來已跑遠的孩子,耐著性子站在他旁邊陪他把門關上;又如爸爸說不要再溜滑梯了,要回家吃飯了,孩子可能沒聽到或聽到不管,這時爸爸不能自動將回家時間再延半小時,讓他多溜幾次,而是要走到孩子前面,輕輕端起他的臉,確定他有看到你,可以聽到你說話。然後清楚告訴他︰「你只能再溜一次,我們要回家了。」如果孩子賴皮,溜完還要再玩,就要把他抱走,說︰「爸爸說過,要回家了。如果你還想玩,回家問媽媽什麼時候還可以再來?」

令出要行和守信同等重要,要孩子學習聽話,就要講出可行的話,如「再哭就把你丟掉」、「再不睡覺就找警察」這些不可行的話一次都不要講,而說出的話必要行,如︰「現在要回家,明天再帶你來玩。」那隔天一定要依約帶孩子再到公園玩。

總之,不只是不讓孩子賴皮,大人也不能賴皮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馨相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