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寶寶從一出生便開始學習溝通,在語言尚未產生形成前,先學習用聲音和動作來達到溝通的目的。嬰兒必須學習用「哭聲」來與環境互動,來表達需求(肚子餓了、身體不適),「哭」對於孩子語言學習是有幫助的。若仔細去觀察孩子的哭聲,會發現:「哭聲」是長約一秒的抽搐聲,聽起來就像母音ㄚ音,斷斷續續似乎有特定的節奏,此時就像在練習發聲,嘗試拉長母音及變換聲調。在語言尚未形成前,我們仍可以觀察到幾個明顯且有固定發展順序的時期。

 

 

◎語言前期

*    咕咕期(cooing):1~2個月開始,多數的嬰兒會發出咕咕聲,先有像子音的各種聲音,接著出現像母音的聲音。大約3個月開始,會產生連串的咕咕聲,就連不曾聽過的聲音也會練習,這時期的語音是大多是自發性的。當嬰兒發出咕咕時,其口腔動作已經出現類似說話的動作,大約在4個月左右會發出「咯咯」的笑聲。

*    牙牙學語期(babbling):5~8個月間,寶寶開始探索自己可以發出什麼聲音,會大量的玩弄不同的子音和母音,且大多以子音加母音(C+V)的音節方式出現,例如: ㄇ+ㄚ、ㄅ+ㄨ、ㄍ+ㄚ。語調的模仿也會出現在這個時期,有時聽起來寶寶像在說一句話,但卻是一些無意義的語音。約在10個月左右,寶寶會不斷重複同一個音節,出現類似回音的語言,例如:爸爸爸爸、媽媽媽媽,有時在模仿別人的語音,有時則是寶寶自發的聲音,雖然尚未與意義連結,但這些發展對於首字出現有重大影響。

*    始語期 (first word):當寶寶開始出現第一個有意義的字詞時,就進入單詞期階段了,根據研究統計,首字約在9~18個月間出現,且通常是「爸爸」、「媽媽」,首字出現後便開始進入單詞期。

 

◎    語言

*    單詞期:首字出現後,語言單詞期開始出現,一開始單詞學習較慢,且多以疊字方式出現,如ㄋㄟㄋㄟ、ㄅㄨㄅㄨ……等。前2-3個月可能才增加幾十個字,首字出現約6個月左右進入「語詞爆炸」期,是指幼兒在短時間內新學會的詞語大量增加,平均一天就會增加4~5個新詞,一開始新詞的類別多以名詞為主,隨後是動詞、形容詞慢慢增加。

*    雙詞~多詞期:平均在24個月,寶寶學習到足夠的字彙後,會開始將詞句組合使用,出現類似電報語句,並且從雙詞句慢慢發展到多詞句,逐漸形成簡單句,大多數的雙詞句有特定結構,通常是一個動詞(看、玩)加上一個名詞(電視、書、娃娃)的結合,例如:看電視、玩娃娃……等。

 *    構句發展期:幼兒要進入這個階段是存在很大的個別差異,有些在兩歲前就可能進入這個階段,有些到三、四歲還在雙詞期,在構句發展階段的幼兒開始使用大量的文法構句,句子的長度也會明顯的增加,慢慢發展出不大完整的「否定句」、「疑問句」概念,代名詞、形容詞、連接詞的使用機會也慢慢增加,約到四足歲的幼兒其語言表達模式會較趨近於成人語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馨相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