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你破解生長曲線
嬰兒與母親 11月號 NO.421
採訪撰文/張晴宜
我的寶寶正常嗎?為什麼他看起來比同年齡的寶寶小很多?很多爸爸、媽咪會擔心自己的小寶貝在成長發育上落後或不正常。首先要定期替寶寶測量,觀察寶寶的成長曲線、瞭解寶寶的成長速率,若發現有問題,可和醫生討論。除了定期檢察記錄,也要把握寶寶的生長關鍵時機,補充均衡營養、適度睡眠以及適量運動,這樣寶寶才能頭好壯壯喔!
把握成長關鍵時機
如何判讀生長曲線?
根據新版兒童曲線圖來看,男孩、女孩各有身長(高)、體重與頭圍的生長指標百分位圖,每張圖上均有五條曲線,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同年齡層之第97、85、50、15、3百分位。假如為2歲的寶寶要注意,2歲之前是測量寶寶躺下時的身長,2歲以後(含2歲)是測量寶寶站立時的身高。測量方法如下:
步驟1:
先找到橫座標所標示的年齡(足月/年)。
例如:目前為6個月大的寶寶就選擇橫向座標寫著「6」個月的位置(可用一把尺對準)
步驟2:
找到縱座標所標示的身長/身高(公分)、體重(公斤)、頭圍(公分)數值。
例如:身長68公分,就去找位於65~70之間的範圍,找到68的位置。(體重和頭圍也是用相同方式)
步驟3:
依據兩條線的交叉點,就可比對到寶寶在同年齡層中所佔的百分位。
例如:交叉點落在第85百分位,這表示在100個6個月大的寶寶中,身長超越85人,以比例來說算排名很前面。
林口長庚醫院嬰兒室主任徐任甫說明,生長指標落在第97及第3百分位兩線之間均屬正常,若超過第97百分位和低於3百分位就要多加注意觀察是否有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另外,生長曲線是連續性的,不能只看某一個時間量出來的落點,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可以三個月為一個階段。寶寶的每個不同階段落點可連成線,這條線應該要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由於個人的體質、遺傳等不同因素,生長曲線可能會有些差異,不一定是依循同一條曲線走,但若是發現生長曲線在短時間內偏離超過二條曲線(高於或低於二個曲線間)的情況,就需請醫師評估檢查。
我的寶寶正常嗎?
身長(高)
梧棲童綜合醫院一般兒科及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許志煌表示,寶寶從出生後到第六個月,身長平均每個月會長2.5公分,從第七個月開始到寶寶一歲大,平均每個月長1.3公分,身長大約是出生時的1.5倍,這時會發現寶寶好像變 瘦了,其實是這時期體重不會增加很多,而身長增加的緣故。一歲以後開始成長速度會逐漸趨緩,一年約10~11公分,二歲以後一年約長8公分,到六歲前每年大約長5~6公分。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范揚灝表示,學齡後的寶寶一年平均最少長4公分為最佳狀態。若發現矮別人一截,可能是父母遺傳或是營養問題,可依個人不同情況,請醫師評估。
體重
足月新生兒的體重約2500~4000公克左右。徐任甫醫師說明,寶寶在出生後約五~七天,體重會逐漸下滑,但不久又會回復到原本的體重,這稱為「生理性脫水」,是正常現象。許志煌醫師表示,寶寶從出生後第二個月開始,體重每日會增加35克左右,第四個月時的體重會增加到出生時的2倍,第六個月之後體重每日增加約10~15克,寶寶到了一歲時,體重約是出生時的三倍。排除先天性或疾病問題,假如體重未達標準,可能要注意是否有攝取足夠營養。范揚灝醫師說明,六個月左右的寶寶可逐漸添加副食品,一歲左右可將副食品當正餐,另外要注意各方面營養素是否攝取充足。
頭圍
新生兒的頭圍大約32~37公分,6個月約39~45公分,1歲約42~48公分。徐任甫醫師表示,頭圍主要是神經血的發展,許多研究都是依照頭圍來做。假如頭圍過大,可能是顱內出血或水腦症等特殊性疾病感染,頭圍過小,可能是遺傳、營養或感染等問題。范揚灝醫師表示,除了注意頭圍大小問題,另外也要觀察腦縫型態,頭上的前囟門和後囟門有沒有依正常時間關閉。通常後囟門關閉時間較早,約在寶寶2~6個月左右會閉合,前囟門關閉時間則為寶寶12~18個月左右閉合。假如頭圍正常發展,囟門較早閉合,不必過於擔憂。但若是頭圍較小,囟門也較早關閉,則要注意是否有水腦現象、發育不全、甲狀腺、內分泌等功能有沒有問題或導致頭形變扁、變窄等情形發生,詳細狀況可和醫生討論。
寶寶頭上的兩個洞是什麼?
前囟門位於寶寶頭頂前半部中央,是由額骨以及左右兩塊頂骨中間的空隙所形成。正常的寬度約2~4公分,隨著寶寶的成長而逐漸變小。因位於骨縫交界,所以摸起來很軟。後囟門位於寶寶頭頂後半部中央,由枕骨與兩塊頂骨間空隙形成,寬度約0.5公分,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
藉由前囟門的凸起或凹陷可觀察出寶寶腦壓的變化。假如寶寶有哭鬧、咳嗽、發燒、心跳加快、腦炎等情況發生,會導致腦內壓力增加,前囟門會凸起;當寶寶有腹瀉、休克或脫水現象,腦內壓力降低,前囟門會凹陷。
何謂生長遲緩?
當紀錄寶寶的數值一段時間後,對照生長曲線圖均低於第3百分位,或出現在短時間內偏離超過二條曲線,這種情況稱為生長遲緩。若是身長(高)、頭圍、體重皆小於正常範圍,可能是先天性遺傳、代謝等問題;若僅是體重較輕,身長(高)、頭圍正常,多屬於營養、飲食、消化道吸收不良等問題;若僅是身高較矮,體重、頭圍正常,可能為內分泌、先天性疾病、染色體等問題。許志煌醫師表示,另外可配合寶寶各階段發展指標,例如:爬行、語言等能力去評估。
范揚灝醫師說明,不能僅因為寶寶矮小就概括為生長遲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下定論。假設寶寶目前量出的值對照生長曲線表位在第50百分位,過了一段時間後降到第15百分位,仍處於正常值範圍內,不過可能已出現生長遲緩問題,因此要多注意寶寶的成長速率,若發現有問題才能及早治療。
寶寶有特殊疾病嗎?
特殊疾病患者可能是先天遺傳、內分泌出現問題(例如甲狀腺分泌不足)、特殊疾病或其他健康上出現問題等,需經醫師診斷後,才可確定病症。
1. 唐氏症:通常頭圍較小、五官較不立體、手指較短,而且將近有一半的唐氏症寶寶會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是消化器官畸形等症狀。
2. 透那氏症:特徵為女孩加上矮小,為X染色體缺損或部分缺損所造成。若發現女孩身高逐年落後就要提高警覺。
3. 生長激素不足症︰四肢比例正常,但整體身材偏小。常被誤以為只是發育較慢,因此要定期檢查。
4. 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症:特徵為四肢短,身高矮小。由於生長板先天不足,細胞無法正常骨化、鈣化,導致骨端較大。
成長中的重要荷爾蒙—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分泌,無論是骨細胞的分裂、生長板以及骨化中心的形成都需要它,對於體內肌肉、脂肪組織等調節也相當重要。范揚灝醫師表示,生長激素不足可藉由幾種方式判斷:生長速率學齡後一年長不到四公分;隨著年齡增加,生長板還停留在原點;抽血檢查,並經過複雜的荷爾蒙藥物測驗,確認生長激素不足。經醫師診斷、評估過後,另外需安排腦部影像檢查,排除腦部疾病。
成長的關鍵
生長激素是人體生長時期很重要的荷爾蒙,性荷爾蒙的存在也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自青春期開始,身體會開始分泌性荷爾蒙,它主要的功用在於催熟生長板,會造成短時間內軟骨細胞快速增加,同時開始鈣化,漸漸地生長板會黏合關閉。
生長板
位於四肢的長骨兩端,它是一片板狀的軟骨組織,這些軟骨都是活細胞,受到生長激素的刺激就能增加數目,使骨頭變長、身高增加。
每年的成長可依骨齡來預測,檢查骨齡的方式很簡單,照一張左手掌X光片即可判斷孩子目前的骨齡。骨齡是不定速的增加,有的小孩提早發育,骨齡超前,有的延後發育,骨齡落後。由骨齡可以掌握生長黃金年。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醫師建議,初次照骨齡的最佳時機,是女孩滿9歲,男孩滿10歲的時候。之後每年照一次,直到生長板閉合為止。
(注意)
骨齡和實際年齡不一定會相同,倘若提早發育或延後發育兩年都算正常範圍內,但超過範圍就要注意,是否有荷爾蒙或染色體異常現象。
生長黃金年
男孩有四年,從骨齡11歲至15歲之間;女孩有兩年,從骨齡10歲至12歲之間。因男孩比女孩多出兩年的黃金期,所以成年身高平均會比女性多出11公分。
另一影響生長的重大因素,就是小孩的睡眠時間。若上床睡覺時間晚於十點半,其實已經錯失自己體內生長激素作用的最佳時段。
丁綺文醫師說明,生長激素的分泌是脈衝式的,夜晚22時至凌晨2時,是它分泌的高峰期,在這個時段的深度睡眠,生長激素才會大量分泌。時間和睡眠都是關鍵,缺一不可。若錯失這段時間,或者是處於淺眠、作夢的狀態,生長激素都不會釋放出來。
預測孩子的身高
丁綺文醫師表示,父母的遺傳是成長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可藉由父母的身高來預測孩子未來的成長,計算公式如下:
男孩的預測身高:(爸爸的身高+媽咪的身高+12)÷2
女孩的預測身高:(爸爸的身高+媽咪的身高-12)÷2
男孩的身高計算出來的值再加減7.5公分,女孩的身高計算出來的值再加減5公分,都是未來身高的範圍值,這些往上加的數值就是可努力的範圍。除了在適當時間睡眠之外,也需要均衡的營養和充足的運動。在飲食部分,丁綺文醫師建議成長速度較快的孩子可多補充含鈣、鋅等的食物,在成長中的孩子要多吃蛋白質類食物,例如奶、蛋、肉、南瓜子、葵花子、花生等,這些蛋白質中的精胺酸可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在運動部分,丁綺文醫師建議孩子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適度運動例如:打籃球、跳繩等,對身體都相當有益。
小叮嚀:
市面上有許多轉骨秘方,要注意其中的成份,確認不會刺激性荷爾蒙的分泌。若體內的性荷爾蒙早熟,生長板也會閉合較快。
攝取均衡營養
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鈺珊說明,寶寶體重已達七公斤(約四~六個月大),以及對食物有一些好奇的反應(例如:會盯著吃東西的人看邊流口水)、寶寶的頭頸部已有支撐力量,就可開始讓寶寶吃副食品。剛開始可挑白天的時候,選一餐吃副食品,觀察寶寶對副食品的反應,之後評估寶寶的適應狀況去調配吃的量。
四~六個月時寶寶的舌頭只會前後移動,要準備液體狀食物,讓寶寶容易吞嚥。以粥來說,米和水的比例為1比10,白飯則為1比2,其他食物可比照寶寶唾液的稀稠度去做。六個月之後,舌頭開始能上下移動,可將食物推到上顎弄碎,這時可以將食材烹調成像豆腐般柔軟的程度供應給寶寶吃。約十~十二個月之後,寶寶的舌頭已可全口移動,此時期食物的軟硬度約像香蕉,1歲大之後可嘗試加入一些油脂、一點點鹽分烹調,讓寶寶嘗試多樣化烹調方式的食物與味道。
假如寶寶剛出生時在各方面都小一號,但成長曲線不會差異太大,可先判斷是否為家族遺傳或父母本身因素導致。若是體重百分位差異很大(例如:原本在50百分位,後來掉到3百分位以下),就要注意是否進食過少、營養不足。
若寶寶的體重超過97百分位以上,就要注意是否有過重、用餐次數是否太多等問題。小時候的肥胖會造成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假使持續這種狀況,長大之後肥胖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因此小時候胖,長大之後胖的機率也比較高。
林鈺珊營養師表示,除了注意食材準備,用餐時間的規律性也相當重要。要讓寶寶有餓和飽的機制,餓了會有想吃東西的感覺。許多寶寶都是二~三小時不到就會進食一次,每次吃的量不多,不會很飽也不特別餓,因此就不會主動進食,所以要慢慢將餐與餐之間的間隔拉長。另外用餐時的氣氛也會影響寶寶的食慾,假如吃東西時常處於緊張氣氛,寶寶也會逐漸不想吃,所以也要儘量讓寶寶在愉快的氣氛中吃飯。
當發現寶寶進食量少,可考量的原因有三:
1. 是否讓寶寶喝太多母奶或配方奶:要注意最好不要讓寶寶將母奶或配方奶當水喝。因喝母乳或配方奶比吃東西容易,這樣會導致寶寶缺乏嘴巴整體(包含唇、舌、下巴)咀嚼的訓練,而漸漸對副食品接受度降低,只依靠母奶或配方奶做為營養的來源,長期下來會要造成發育不良的現象(尤其是一歲以後)。
2. 每餐間隔時間是否充裕:以六個月大寶寶來說,一天約進食五~六次,要讓寶寶養成用餐規律的習慣。若進食狀況依舊不佳,可將餐與餐的間隔時間拉長,讓寶寶餓了再進食。
3. 食物質地是否適合寶寶:寶寶的咀嚼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因此食物的質地相當重要,要配合寶寶的發育給予適當的食物、均衡的營養。
林鈺珊營養師提醒,若寶寶對某些食物表現出不喜歡的反應,不要就因此停止供應此食材,可以隔一陣子後,改用不同烹調方式或不同食材搭配再次嘗試。南瓜、馬鈴薯、地瓜等都是很健康的食材,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可取代白飯當作澱粉類熱量的來源,倘若寶寶不愛吃粥、飯或青菜,可將這些食材一起烹調,依不同比例搭配。
小叮嚀:
寶寶吃的副食品,要注意鹽分的控管,最好只佔食材總重的0.25%,儘量以天然食物為主,以後對各種食物的接受度會比較大且較不會挑食喔!
寶寶的副食品建議食譜
南瓜雞肉粥
材料:
雞胸肉、南瓜、白米、香菇、紅蘿蔔
做法:
1.將雞胸肉、香菇、紅蘿蔔切碎,南瓜切丁
2.放入少許油一起爆香
3.將米放入鍋內一起炒,再加入水(水量可依喜愛的黏稠度去添加)
4. 可加入一丁點鹽巴
5.小火烹煮等米熟就完成了。
PS如果沒有時間煮,也可將以上材料準備好,一併用電鍋煮。
南瓜玉米濃湯
材料:
南瓜、玉米醬、蛋、紅蘿蔔
做法:
1.用料理棒將南瓜、紅蘿蔔攪碎(如無料理棒可用電鍋將南瓜、紅蘿蔔蒸熟)
2.鍋子內放水、絞碎的南瓜、紅蘿蔔、玉米醬,小火烹煮
3.可加入一丁點鹽巴
4.等濃湯煮熟再放入蛋液就完成了。
(感謝吳睿翊的媽咪提供食譜)
結論
生長曲線提供寶寶各階段的成長參考,最好定期幫寶寶測量,多觀察並持續紀錄。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各種因素都會造成一些不同的情況。若測量出來的結果和標準值不太相同,不代表寶寶一定是不正常或有疾病,毋需過於擔心。若真的有疑慮可將生長曲線表帶去給醫師評估,經醫師診斷後再下定論。在成長過程中,讓寶寶攝取均衡的營養,加上適度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相信一定可以健康又快樂的成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