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有『準』小一生,您煩惱嗎? 孩子即將上小學,您擔心嗎?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個性較依賴、愛幻想的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period)以及具初步邏輯思維、較獨立的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的過渡階段,所以,剛上國小一年級的孩子,在心理和態度表現上無法完全獨立自主。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慢慢形成的,因此,若有適當的「幼小銜接」措施,便可以縮短孩子的適應期,讓孩子儘早適應新環境,融入學校規律的團體生活。

孩子解決問題能力弱,遇到問題不會說
 臺北Benesse教育研究所 針對8000多位家有準小一生的家長,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詢問家長『孩子即將上小學最擔憂哪些事?』就問卷結果男女生的差異不大,家長擔憂的前三名排行分別是:第一『碰到問題,不會解決又不敢講』,第二『對小學的生活作息不適應』,第三『擔心被人欺負,有校園霸凌的問題』。

Q. 針對孩子即將上小學,您現在最擔憂哪些事? (點圖表可看大圖)

 前三項排名,顯示出家長對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擔憂,近年來校園安全頻頻出狀況,不得不讓家長們擔心小寶貝進入小學後,碰到問題時會清楚說出來嗎?知道要如何解決嗎?甚至要跟誰求救?其中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受到同儕影響,學到壞習慣』比例也很高。近幾年來,由於出生人口數遞減,只有獨生子女的家庭也變多,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甚至已到過度保護的程度,因此,家長也相對會擔心孩子上小學後遇到問題自己無法解決。

 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蔡春美表示,家長擔憂『孩子碰到問題,不會解決又不敢講』,主要是家長對現今大環境沒有信心和沒有安全感,在家長常常代為動手過度保護的生活模式下,導致孩子變得被動,大人沒有示範出解決問題的行為,孩子當然也無法學會該如何解決問題。此外,蔡春美教授也建議家長,在具備一定的安全條件下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並訓練孩子表達和開始探索的能力。尤其,家長應該要每天花一點時間跟孩子說說話,要放下身段,不要用過於權威式的口吻跟孩子溝通,和孩子一起討論可能應對的策略。從小讓孩子有說出心裡感覺的機會,且能互相討論對策,就不用擔心長大後遇到事情不敢跟大人說的情形了。當孩子會自己解決問題、敢說出心裡想說的話時,相對遇到困難或是被人欺負,甚至碰到霸凌時,就懂得如何處理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正常的生活作息習慣
 此外,『覺得孩子目前最欠缺的前三項能力』問題中,家長們也普遍認為孩子最欠缺的能力,依序分別為『解決問題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及『良好的生活作息能力』,完全與家長擔憂『孩子即將上小學最擔憂事情』中的第一『碰到問題,不會解決又不敢講』、第二『對小學的生活作息不適應』不謀而合。

Q. 您認為孩子面對9月即將上小學,目前最欠缺的前三項能力為何?(點圖表可看大圖)

 幼稚園的生活作息方式和未來小學的上課情形完全不同,因此家長們有所擔憂是在所難免的,雖然現在已有許多幼稚園會在孩子畢業前先模擬國小的上課時間和方式,但這種僅形式改變的方式,仍難符合孩子轉換學習環境後的各項需求。在幼小銜接的階段中,家長應提早調適孩子的作息時間,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而個人物品的檢查與收拾、服裝儀容的整理、衛生習慣、用餐習慣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家長也應該及早讓孩子練習,以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

 在小一生剛入學的前幾天,或許孩子會因為環境生疏而顯得畏懼,不過因為學區安排的關係,只要不是越區就讀,通常班級中至少會有幾位是讀相同幼稚園的同學,所以孩子是不至於感到孤單的。此外,也不要低估了孩子交朋友的能力,有的孩子個性活潑大方,擅長與人溝通交朋友,有時上學第一天,就認識了好幾位新朋友,家長們應該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入學一事,提供協助而不是過份干涉,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快適應團體生活。

文/臺北Benesse教育研究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馨相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