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謂感覺統合,就是寶寶將身體與周遭的各種訊息,透過不同的感覺系統處理的過程對最不重要或與自己無關的訊息加以過濾,對重要與自己有關的訊息,加以促進,進而組織整合,形成有意義的印象。養育者平日在教養上應給予適當的刺激,協助寶寶在各方面平衡發展,寶寶在生長階段的每個能力都能夠發揮出來。

 
 
 
 

認識感覺統合
活動進行時,需要主要的各種感覺系統同步配合,才能良好表現,例如:吃飯的時候,從嗅覺到味覺開始,寶寶有了一連串的整合能力,寶寶自然會吃得很開心。反之,如果患感冒,鼻塞了、味覺差,食欲自然就差了。

嬰幼兒的感覺系統發展十分重要,因為透過感覺系統,例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掌管協調性的前庭平衡覺、本體覺等訊息送達腦部,作統合、分析,可以促使寶寶在與神經系統和身體肢體感覺互動的成熟度。當然,這些感官系統發展得越好,寶寶各個生長階段性的發展表現越佳。簡單地說,這就是感覺統合最重要的意義與標的。

而感覺統合並不單單只是肢體發展,很多家長在面對寶寶感覺統合發展上的疑問,第一印象就是寶寶肢體發展的刺激不足,或是透過加強運動來幫助寶寶肢體發展,高麗芷執行長表示,運動訓練只是做幾個簡單的動作,只是肌肉上的訓練,並不完全能在腦部給予協調訓練。她建議家長有疑問時,可先在書籍上找到發展檢核表檢測寶寶的能力或是在專業人士協助之下,先幫寶寶做標準化的測驗,才能確實知道寶寶各個感官系統發展的能力。

感覺統合的重要性
高麗芷執行長建議,奠定嬰幼兒感覺統合良好的發展,其實應該從懷孕開始就要重視,因為懷孕時胎兒透過羊水的包覆,母親在走路時的搖晃,可以增進寶寶前庭神經的刺激,經由母親撫摸肚皮的安撫或是輕輕按摩,都有助於寶寶的觸覺刺激,加上整個孕期保持愉悅、快樂的心情,也有助於媽媽分泌良好的荷爾蒙,寶寶日後也會有較好的EQ等等。感覺統合發展較好的寶寶,學習能力好、比較專注,因為他能夠抓住重點,在面對這麼多不同情境下,他能夠了解主要訊息,把重要的訊息放大加以組合,過濾掉雜音或不必要的訊息。

二歲以前寶寶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觸覺:2歲以下的寶寶為口腔期,所以您會發現,寶寶喜歡吸吮奶嘴或者吸手指或是咬東西,寶寶正透過口腔豐富的觸覺細胞來放鬆心情,情緒穩定和建立安全感,同時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外界物品的觸感。

前庭覺與運動覺:寶寶剛出生時,因為受到皮質下層的脊髓、延腦、中腦與間腦的影響,出現的動作均為反射動作。例如:輕觸嬰兒的掌心,會出現手掌緊握的反射。等到反射動作漸漸統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肌肉張力,以平衡反應來保護自己。當孩子學會走路,就像一個探索家,用各種感覺來探索這奇妙有趣的世界。

聽覺與語言:寶寶能夠聽懂一些具象、簡單的指令,而配合做事。將聽知覺記憶資料庫累積的詞彙,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材料。此階段寶寶正處在指物命名的階段,家長要多利用時間陪寶寶說說話,提供各種與寶寶生活相關的物品,來增加聽覺與語言的刺激。

視覺與精細動作:雙眼能對焦、視力逐漸敏銳,也會辨識大小、顏色、形狀……等。一歲半前,寶寶會將圓形、正方形積木崁入相同形狀洞盒內,慢慢的,能夠精準的分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同時寶寶會尋找被藏起來的玩具,不再認為看不到就是消失了,漸漸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到了二歲,寶寶已經可以聽懂大人的指令,能夠將玩具收拾到定位,也能夠知道東西的位置。同時能夠從照片中,發現自己,也能夠指認親人。

協助寶寶感覺統合發展
寶寶是藉由感覺來認識自己和周遭的環境。他要學習運用自己的身體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因此家長應掌握感覺統合的精髓,讓寶寶腦部建構豐沛的神經網絡,能夠順利、快樂地成長。

在養育的過程中,建議家長可以買幾本書當作工具書,幫助自己先認識嬰幼兒發展里程整個過程的知識,並注意寶寶成長各階段的粗、精細動作的肢體發展,有了工具書的參考,如果寶寶的發展能力尚未出現,家長就必須重視。透過書本的知識及觀念,遇到輕微的症狀,家長可以自我解決這些小問題。反之,若是及早發現寶寶發展異常的可能,就必須藉助專業人士的諮詢及協助,才能達到及早預防及協助治療,讓寶寶的成長更能銜接上正軌,更健康更快樂。

協助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活動
1. 觸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所以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觸覺的刺激。平常可以多幫孩子做身體按摩弱者是在沙箱裡找出玩具。
2. 前庭覺:大人幫小孩翻跟斗、盪鞦韆、跳床、跑步……等。
3. 聽覺:聽覺的訓練幾乎每天都在進行,請多提供給孩子不一樣的聲音,訓練孩子的聽力。
4. 視覺:視覺的訓練也是天天在進行,讓孩子練習視覺的追蹤能力,例如:將螢光棒藏起來,讓孩子找找看在哪裡、利用手電筒讓孩子找一找光點在哪。也可以與孩子練習丟接球’有迷宮的活動增進手眼協調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馨相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