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做錯事,責罵他很容易,但他不會真正學到東西。身為教育學者的李琪明,費盡心思陪伴兒子成長,沒想到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卻拒絕學習。雙倍認真卻帶來雙倍的挫折,李琪明如何重新找回教養的力量?
兒子國三生日那一天,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研究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專家李琪明,十分沮喪的,想跟兒子寫一張生日卡片,裡面詳列她認為兒子需要改進的十大要點。
想起國中三年都趴在桌上上課的兒子,上了國中後成績不好,經常眉頭深鎖,面露兇光;想起自己要向老師道歉兩個小時,處理記過危機;身為教育學者,從小到大循規蹈矩、講起話來總是溫和良善的李琪明,常常看著眼前憤世嫉俗的兒子自問:「這真的是我的孩子嗎?」
一個拒絕學習、鬱悶的狂飆青少年,挑戰了李琪明所有的教育理念。面對那張準備攤牌的生日卡片,她強迫自己轉念:是不是有可能找出孩子的十大優點?她開始想,想了很久很久。
兒子收到「十大優點」卡片的那一刻,臉上表情像是融了冰似的開心,卻仍是很酷的回應:「你沒有寫我電動打得很好。」看到兒子主動把卡片放在書桌前,李琪明也從挫折感中重新找回教養的力量。
身為教育專家,李琪明對身為母親的「自我期許」與要求,從來沒有放鬆過。孩子從小到大,她不曾體罰,十八年如一日。她答應兒子的事必守承諾。除了一次出國開會例外,自兒子幼稚園起的每個家長日,她從未缺席。
李琪明很自然的把她在學校教的品格教育整套搬回家,時時念茲在茲,以身作則。家規不是李琪明訂、兒子照做就好,她堅持很民主的跟他討論。
好比打電動的時間限制,母子倆能心平氣和的來回推敲很久,單機版可以直接訂定遊戲時間,多人合作的線上版則應該打完一個回合下線,才算真的合理。
「我的父母覺得,女兒這個教育博士怎麼沒辦法教孩子,要跟他談那麼久?教育不是應該很有效率嗎?」李琪明誠實又不好意思的說,有時下班好累,不想花腦筋,很想擺出權威丟下一句:「就是這樣了。」不過她理性的那面還是會跳出來,放下身段耐心的跟兒子對話。
為了跟孩子有對話的素材,從小運動細胞不發達的李琪明,刻意為了愛運動的兒子,主動學習球賽規則。全家一起看比賽,特別關心NBA球星湖人隊布萊恩的新聞,只為跟兒子開啟對話。
兒子小時候,每週六下午夫妻倆一定陪他運動;因為是獨生子,夫妻百忙中還特地和兒子一起加入童軍團,讓他融入團體生活,學習生活基本技能;夫妻倆花一番功夫精選一家不只教畫畫技巧的美勞工作室,讓兒子接觸美術各種素材,培養審美能力。
李琪明每月條列整理兒子的德智體群美五育,反省哪裡不足,認真評估改進,希望朝全人教育方向前進。
有次母子倆在台南機場候機,一名旅客大剌剌擋在電視螢幕前面。李琪明跟兒子機會教育,遇到這種狀況怎麼處理才好。講著講著,坐前排的一位老先生回頭肯定的說:「有你這種媽媽,兒子絕對不會變壞。」
雙倍用心換來雙倍挫折
或許是因為如此認真,兒子進入青春期突然發生的狂飆與轉變,讓李琪明有著旁人更難體會的雙倍挫折。
兒子進入青春期後有好長一段時間,變得不太講話。她刻意發問,他卻冷漠以對:「吃飯就吃飯,幹嘛講這麼多話。」或只吐了一句:「你很煩耶!」對話終止。
上國中後,兒子成績一落千丈,情緒常無來由的激動。國一那年愚人節,全班同學把板擦擺在門上想捉弄老師,本來只是一場遊戲,結果竟擦槍走火,老師氣到嚷著要記過。李琪明跟老師說盡好話,整整道歉兩個鐘頭。類似的狀況不勝枚舉,讓李琪明疲於奔命,傷心且挫折。
求學到教書,一路走來都是好學生、優良教授的李琪明,把兒子的成績單看成是自己的。好多次,她得深呼吸調整心情,才能平靜面對兒子的成績,但她不斷自問:「為什麼這個孩子跟我完全不一樣?」
面對青春期狂飆的兒子,「累倒是其次,內心的挫折感卻是雙倍的」。李琪明自認從小費盡心思教育,周到、體貼的陪伴,完全符合一個教育博士的理念,怎麼會導致他趴在桌上三年,拒絕學習?身旁許多師大同事的孩子都非常「資優」,他們擔心孩子到底要選建中還是師大附中,當時聽在她耳裡只覺得:「拜託,這也要煩惱嗎?」
李琪明跟先生不斷安慰彼此,試圖平衡每天看著兒子懵懂茫然的心情落差。用餐時兒子不想講話,他們給予尊重,而她仍按部就班分享自己的生活與觀點,不放棄的陪伴;愛美的兒子想點痣、穿耳洞,他們沒有隨口回以:「你不要那麼愛美!」而是先接納,幫他找安全的方法,找出兩全其美的相處之道。
師大教育學院老師有次私下辦了一場教養分享會,李琪明才恍然大悟,原來同事的孩子不全是資優生,還有罕見疾病或違常行為嚴重的孩子,資優生也有其他問題。「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我不是那麼無助可憐,我的困難並不是最困難的!」
轉個念
夫妻倆轉念不再拿成績當指標,慢慢找出兒子其他優點,拉寬人生的可能性,正面看待兒子走上與她截然不同的道路。
兒子就讀大安高工後,結交了許多愛運動的朋友,找回學習樂趣,彷彿終於得到該有的滋養般,自在伸展成長。
回頭看這段似雲霄飛車般的親子關係,李琪明滿懷感謝。「現在我可以非常深刻感受到,成績不好、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到底是什麼心情,這對我談教育歷程有很大的啟發。如果我孩子也是資優生,我就完全沒辦法體會。」
如今,兒子早已度過青春風暴,現在的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人緣好、充滿正義感,身體健康、愛運動,和父母相處愉快。李琪明曾好奇的問兒子,國中那三年到底怎麼了?兒子自己也說不上來,好像心裡燒著一把莫名的火,整個人變得很衝很嗆。
那場青春風暴,彷彿只是一場成年禮。
對教育博士李琪明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堂真實的「教育課」?當孩子不符期待時,才能檢驗教育的真諦,愛的無底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