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的確是。一個友善的人,即使把事情搞砸了,別人也不忍苛責。相反的,有好心、做好事,卻口吐惡語,滿是抱怨、指責,如此只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誰也不願意消受那嗟來之食。態度比高度、深度更為重要就是這個道理。尤其再這分工纖細的高科技時代,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靠團隊合作才能夠成功,所以要培育孩子眾多能力當中,無疑的人際能力是重要的一環。

人際能力的第一課當然是打招呼,打招呼看似小事一樁卻有大學問。成人世界中,稱謂、握手、擁抱等繁文縟節對孩子太複雜,孩子的重點學習其實很簡單,就是友善的微笑。友善是依個非常重要的特質,卻絕對無法像學「老師好、阿姨好」那樣容易學習。而非常現實的,打招呼成功與否不包含不會說「阿姨好」,而是沒有「友善的微笑。友善的人,嘴裡說說,對方已經感受到他的善意,就是成了一個成功的照面,勝過說出正確的稱謂和擁抱、握手等儀式。

所以父母不該把焦點放在如何打招呼?學稱謂……等。而該建立友善的氣氛,如看到阿姨就和孩子說:「這是黃阿姨,媽媽的好朋友。(牽起阿姨的手,讓孩子看到媽媽和阿姨很親)」,「你的小熊就是黃阿姨送你的,黃阿姨在你小時候常常抱你呢!」牽起對方和孩子之間友善的線,「阿姨今天特地來看你是不是長高了?」再增強對方對孩子的善意,以激勵孩子友善的對等回應,最後反問孩子;「你是不是要把你長高的照片借給阿姨看啊?最後搭起孩子友善表達的橋樑。

友善有幾個剋星,父母本身也要自己注意。一、不追求完美、不挑剔。二、不急躁、不能有壓力。三、不過份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輕忽別人的需要。友善的品格教育順序是這樣的:先求培養友善的特質,然後經營友善的環境,最後才有友善的互動,有互動,打招呼就不難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興馨相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